作者:于梦旗 日期:2025年07月15日
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科研兴趣,7月11日,人工智能学院举办了一场面向本科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特别邀请校特聘教授、河南大学信息融合研究创新工作室(重点培育)领衔人金勇,为同学们带来通信领域水下场景研究的科普讲座。
在学院地下水池信息融合实验室,金勇围绕河南省关于黄河水下探测技术需求,阐释了他所带领团队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水声通信系统。他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介绍了水下机器人的运行原理和应用场景;表示水声通信系统由上位机、收发机和水声换能器三大核心功能模块构成,其中上位机软件由Python语言开发,收发机的固件则基于C语言实现,系统最终通过水声换能器完成水下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现“端到端”的全链路水声数据通信。为了在理论层面高效验证和优化网络协议性能,金勇团队还构建了一套基于NS3与MATLAB联合的跨平台全链路仿真系统,旨在对水声通信网络协议进行高保真度的性能评估,实现了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端到端闭环验证,为水下通信技术的迭代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应用支撑。
在讲解过程中,金勇特别指出,该套水声通信系统软硬件的实现都基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强调学院本科生进团队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工程应用。
在互动环节,自动化系主任周林教授和信息融合团队研究生于梦旗、王晓达和胡科学,也分享了在项目开发与研究过程中的工作和经验;还通过让本科生进行实操,使他们对水声通信系统和跨平台全链路仿真系统有了更深入理解。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是人工智能学院推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体现。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对前沿科研成果的直观演示和实操,不仅为本科生们揭开了水下通信技术的神秘面纱,更激发了他们投身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术与职业发展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