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7月14日
为进一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科技拔尖人才,人工智能学院于6月30日-7月12日成功举办为期两周的“智向未来”本科生暑期教学实践活动。来自2023、2024级的近300名优秀学子,通过参加专家讲座、研究院调研、企业参访和前沿实践等多元化活动,深入探索学科前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首周活动以“洞见行业・启迪思维”为主题,特邀多位行业领军人物与知名学者进行专题分享。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秘书长王鹏深入剖析了“AI+”产业相关政策及发展趋势,宇通智能网联首席科学家朱敏、超聚变首席架构师张同剑、中科曙光技术专家王延飞分别就智能交通、算力基础设施与高性能计算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解读。青年学者系列讲座则聚焦多智能体协同控制、量子能源和计算机视觉等前沿学术方向,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学术创新意识与探索热情。
在研究院调研和企业参访环节,学院组织师生走进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宇通智能网联实验室、郑州汽车质量检验中心等行业头部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地观摩和专家讲解,零距离感受AI技术在先进计算、智能制造、车联网等场景的应用成果。实践环节针对性设置人形机器人操控、大模型微调、AGV路径规划、具身智能等互动式实训项目,让同学们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从理论认知到实操应用的转化,切实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
第二周活动转入“精耕细作”实践阶段,参训学员分组参与了河南大学智能制造孵化器PLC控制、水下机器人调试、无人机集群协同等专项实训项目。教学团队采用小班化一对一教学模式,确保个性化指导精准到位,通过项目式学习体系,系统掌握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多传感器融合等核心实战技能。参与学生均反馈此次活动收获颇丰,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此次暑期教学实践活动依托“校企双导师”创新模式,打通了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壁垒,彰显了校政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体系建设树立了示范性标杆。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校政企协同培养机制,为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注入长久发展动能,助力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