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贝雷 摄影:周艳雪 日期:2025年05月10日
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聚焦河南“四高四争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搭建校内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5月8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在郑州校区九章学堂南楼B座106会议室举办第二届科技文化节明理379圆桌沙龙。此次圆桌沙龙以“四高四争先 青年勇担当”为核心主题,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各领域的热点议题展开讨论,旨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科研实践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来自校内15家教学科研单位的30余名优秀研究生受邀参加,共话青年担当。活动由人工智能学院党办主任张硕主持。
活动现场,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赵海鹏,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宋晓杰,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喜英、青年教师刘翘铭、黄紫晴等与学生齐聚一堂。
刘喜英向到场师生致以诚挚欢迎,强调在科技变革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协作是突破知识边界、催生原创性成果的关键路径。黄紫晴以《DeepSeek技术解析及实际应用探讨》为题,通过阐述技术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生动展示该技术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让同学们对前沿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 赵海鹏以《 AI大语言模型应用鸟类 识别 的 实例 与 思考》为题,分享 了“ 豆包 ” 大模型 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实例,并提出思考与启示,引导同学们关注科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刘翘铭详细讲解 了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揭示跨学科研究的巨大潜力 。 宋晓杰从哲学维度探讨技术异化与人文重构的辩证关系,引发对科技治理的跨学科反思。
学生代表依次发言,分享经验。结合各自专业方向,介绍了本学科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之间的融合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享个人在跨学科学习与实践中的体会与思考。现场互动热烈,气氛活跃,充分展现河大青年学子对前沿科技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探索。
明理379圆桌沙龙搭建起师生交流平台,推动多领域协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学术兴趣。老师们的分享为参会者搭建起从原理认知到实践应用、从工具理性到价值思辨的立体化学习平台,为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注入新动能。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将以科技文化节为载体,深化跨学科合作、强化科研创新,厚植科技文化生态,助力学校“双一流”“双航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微信扫码关注